技术详情技术附图
基本信息
技术标题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结构稳定性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目前技术所处阶段 量化生产
融资金额未确定 融资占比未确定
合作方式 其它  合作开发     技术许可 投入产出没有更多内容
技术关键词隧道工程;层状围岩;结构稳定性;施工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领域。 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联络线长延高速(G2211)延伸段延志吴(延安-志丹-吴起)高速公路10座隧道为依托,历时5年,针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拱部易掉块、坍塌、超欠挖等工程技术难题,从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、支护结构受力特性、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稳定性控制技术4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,形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建成套技术。创新成果如下: (1)通过现场监控量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时空效应,发现总结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,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。 (2)提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取消拱部系统锚杆,仅在Ⅲ级和Ⅳ级围岩设置拱部局部锚杆。根据围岩工程特性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围岩亚分级指标,制定了双向四车道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合理支护参数,创新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技术。 (3)揭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,建立了不同层厚和层间粘结力的隧道顶板力学计算模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临界破坏最大应力和临界跨度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。 (4)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超前支护、爆破开挖和施工步距综合控制技术,编写了《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》,攻克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拱部易掉块、坍塌,甚至塌方等工程技术难题。 项目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项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,发表科技论文9篇,培养研究生4名、博士后人员1名。对提升我国公路隧道工程技术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成果编入了《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·2015》(已由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出版),应邀举办了8次共计1000余人参加的全国技术培训与国际交流会,对提升我国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整体水平有推动作用。 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延志吴高速大梁峁隧道,控制了隧道拱部离层和平顶现象,有效解决了超欠挖问题,保证了工程质量,加快了工程进度,保障了安全生产,实现了施工零死亡。推广应用于陕西省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尖坪隧道、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郑家垣隧道,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通道工程段家坪隧道(单洞双线隧道10.723km,位于陕西宜川县境内),国家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、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6座隧道(分离式双向八车道公路隧道群总长9.644km)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,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。 著名隧道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:该项目研究成果实用性强,有创新性,解决了工程难题,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,对提升我国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施工整体水平有推动作用。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技术信息 (1)通过现场监控量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时空效应,发现总结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,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。 (2)提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取消拱部系统锚杆,仅在Ⅲ级和Ⅳ级围岩设置拱部局部锚杆。根据围岩工程特性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围岩亚分级指标,制定了双向四车道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合理支护参数,创新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技术。 (3)揭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,建立了不同层厚和层间粘结力的隧道顶板力学计算模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临界破坏最大应力和临界跨度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。 (4)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超前支护、爆破开挖和施工步距综合控制技术,编写了《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》,攻克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拱部易掉块、坍塌,甚至塌方等工程技术难题。 市场应用 交通运输
技术优势 本项目攻克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建关键共性技术难题,可保证工程质量,加快工程进度,保障安全生产,可应用于公路和铁路等行业隧道工程建设,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。 时间 2024-04-25 12:10
专利信息
处理进度
  • 提交成果

  • 成果确认

  • 成果接洽

  • 协议签订

  • 成果关闭

摘要

该项目属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领域。 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联络线长延高速(G2211)延伸段延志吴(延安-志丹-吴起)高速公路10座隧道为依托,历时5年,针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拱部易掉块、坍塌、超欠挖等工程技术难题,从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、支护结构受力特性、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稳定性控制技术4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,形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建成套技术。创新成果如下: (1)通过现场监控量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时空效应,发现总结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,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。 (2)提出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取消拱部系统锚杆,仅在Ⅲ级和Ⅳ级围岩设置拱部局部锚杆。根据围岩工程特性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围岩亚分级指标,制定了双向四车道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合理支护参数,创新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技术。 (3)揭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,建立了不同层厚和层间粘结力的隧道顶板力学计算模型,分析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临界破坏最大应力和临界跨度,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。 (4)提出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超前支护、爆破开挖和施工步距综合控制技术,编写了《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》,攻克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拱部易掉块、坍塌,甚至塌方等工程技术难题。 项目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项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,发表科技论文9篇,培养研究生4名、博士后人员1名。对提升我国公路隧道工程技术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成果编入了《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·2015》(已由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出版),应邀举办了8次共计1000余人参加的全国技术培训与国际交流会,对提升我国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整体水平有推动作用。 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延志吴高速大梁峁隧道,控制了隧道拱部离层和平顶现象,有效解决了超欠挖问题,保证了工程质量,加快了工程进度,保障了安全生产,实现了施工零死亡。推广应用于陕西省铜川至旬邑高速公路尖坪隧道、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郑家垣隧道,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通道工程段家坪隧道(单洞双线隧道10.723km,位于陕西宜川县境内),国家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、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6座隧道(分离式双向八车道公路隧道群总长9.644km)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,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。 著名隧道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:该项目研究成果实用性强,有创新性,解决了工程难题,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,对提升我国水平层状围岩隧道设计施工整体水平有推动作用。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权利要求